我国职业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现实反思与实践进路——基于对职业教育服务中非产能合作的思考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平台,以职业教育“走出去”引领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在“一带一路”共建及中非产能合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托我国职教改革形成的重要成果与在非海外分校的运营管理经验,我国职业教育在规模化培养非洲本土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潜力与优势,并形成了“鲁班工坊”等标志性实践载体。职业教育要真正服务于中非产能合作,关键在于实现较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国际化,但非洲本土的产业条件、教育质量及我国职业教育本身存在的挑战构成了现实的关键瓶颈。面向未来,我国需凝练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念及话语体系,完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制度,稳步推进境外办学机制探索,以系统增强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能力与水平,推动职业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际产能合作。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非产能合作;职业教育国际化;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境外合作办学
作者:黄梅雪(1999- ),女,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与政策(上海,201804);李俊(1981- ),男,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比较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政策
引用格式:黄梅雪,李俊.我国职业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现实反思与实践进路——基于对职业教育服务中非产能合作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25,(01):64-71.
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