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建设,筑牢高技能人才培养根基
摘要:随着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功能的定位由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向升学与就业并重。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肩负着为高职教育提供优质生源的重任,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教材是中职课程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还能为职业技能学习奠定文化基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中职教育基础性转型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强化对公共基础课程教材的规范管理和科学建设。一方面,以标准为引领带动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建设。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制订(修订)中等职业学校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对其适用范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课程实施与评价、条件保障进行规范和设计,使公共基础课的功能定位更加科学、更加聚焦、更加具体,不仅体现出国家对公共基础课育人价值的高度重视,更是其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超越。
作者:徐晔,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引用格式:徐晔.加强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建设,筑牢高技能人才培养根基[J].职业技术教育,2025,(05):1.
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