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2025-03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高校建设的责任与使命
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提出,要按照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基本办学定位,分类推进高校综合改革发展。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高校既共同支撑着我国“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共同责任与使命;也各自承载着独特的责任与使命。研究型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是研究型高校的重要责任与使命。研究型高校应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研究型高校肩负着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成果转化,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使命。应主动加强前瞻布局,开展有组织科研,推动理论前沿发展,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25
2025-03
职教本科发展的问题域与消解路径
发展职教本科是适应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需要。但是,职教本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基于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将什么是真正的职教本科、高职院校升格为职教本科的根本性变化是什么、什么是职教本科文化、职教本科应有的精神气质是什么以及什么是职教本科最为适切的治理等作为职教本科发展的问题域进行深入阐释与分析。职教本科发展问题域的消解,需要以类型特征与层次边界为把握职教本科本质的关键要点,以理念突破与开放创新为廓清职教本科根本变化的基本路径,以继承传统与打造共识为明确职教本科内涵的主要做法,以彰显特色与重构内涵为形塑职教本科精神气质的具体指向,以权力配置与制度安排为探索职教本科适切治理的根本着力点。
-
25
2025-03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职业本科教育适应性的理论循证与实践探索
适应性是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逻辑。职业本科教育适应性是一种复杂适应性系统,是适应人的发展需求、教育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而持续进化、优化、提质的发展过程。基于职业本科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办学基础较弱、跨界融合不够等现实困境,增强职业本科教育适应性,需要审思办学历史,巩固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根基与沃土;定向办学目标,打造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定位办学思想,锚定职业本科守正创新与提档升级;考量专业建设,审时度势创新实施一对一专业策略;探索办学路径,推进跨界融合、多方联合的职教本科办学模式。
-
25
2025-03
高职院校升格职业技术大学的实践误区及超越
本科职业教育经过激烈深入的理论争辩和务实高效的实践探索,快速实现从概念澄明向实体运行,在稳步发展的征途中越发展现其强大的吸引力。部分高职院校表露出“先上车、再修车、边走边修”急迫的升格情绪,出现因功利思想抑制理性判断的政策认知误区、达标导向驱动资源整合的路径选择误区、脱职向本描绘未来愿景的发展规划误区等非理性升格行为,偏离了本科职业教育发展节奏在“稳”、动力来源于“外”的总基调。为此,在理论层面要加快由学理争辩向指导实践转向,政策层面要强化国家需求与现实条件结合,操作层面要加强类型特征与层次结构调试,风险层面要规避舆论阻抗与合格评估的双重考验等举措,推动本科职业教育稳步高质量发展。
-
25
2025-03
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逻辑基础、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召唤。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必须面对理念滞后、模式固化、资源不足、评价缺失等现实挑战,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动力,加强顶层设计,凝聚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动合力;遵循技术创新逻辑,创新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配套教育资源,助力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扩优提质;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打造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可持续成长平台,为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茁壮成长培厚土壤。
-
25
2025-03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逻辑与进路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人力资本,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动因;新质生产力的人才需求和“技术红利”,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方向指引和物质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双向赋能,并以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共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职业院校应契合产业体系建设需求、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坚持实践导向基本原则,实现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同频共振、同步进阶、同行支撑。职业院校需切实增强专业建设质量,“分类协同”调适人才供给布局;优化育人关键要素,“软硬兼施”提升人才供给质量;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内外共促”扩大人才供给规模,打造一支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
25
2025-03
育训并举促进新质人才培养:逻辑基础、可行路径与支持条件
新质人才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应该具备前瞻性意识、数智化思维、成长型心态等基本特质。育训并举是职业教育的法定职责,其“德技兼修”的培养目标、“任务导向”的培养内容、“干学结合”的培养过程、“校企合作”的培养方法、“阶段成长”的培养效果,是养成新质人才必备品德,提升新质人才素质能力,体现新质人才评价标准,最终推动新质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明确目标定位、强化政策支持、加快空间建构、健全评价机制,是充分发挥育训并举推动新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也是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
25
2025-03
现代化视域下我国职教高地建设:实践成效和发展图景
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是国家层面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策略安排和制度设计。运用Maxqda2020和Nvivo12plus软件对5个职教高地参与案例实施情况进行质性分析,构建出包含发展目标特色、社会职能特色、建设路径特色、师生培养特色、体制机制特色五个核心类属,较完整地呈现出当前高地建设实然样态。适应新质态模式下的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职教高地建设需要基于内生理论建构内生发展模式,为职教高地发展提供行动导向;坚持顶层制度的统筹擘画,分类指导职教高地发展的规划建设;推进国际职教资源整合与“出海”,探求职教高地内生发展的中国路径;强化产教联合体、共同体落地,驱动高地内生发展主体协同联动;积极融入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化职教高地内生发展模式的改革创新。
-
25
2025-03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智库建设的意义、挑战与策略
高职院校智库建设是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承担着凸显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培育优质职业人才;强化服务社会功能,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办学特色,匹配职业院校差异化发展需求的引智使命。现阶段,高职院校智库建设面临职能定位有待明晰、专业化智库人才供给不足、运行机制亟需完善、针对性评价体系尚未形成四重现实困境。为此,需要精准把握职能定位,“育人+服务社会”功能联动并行;强化高职院校智库人才支撑,培育智库发展源动力;创新高职院校智库运行机制,释放智库运行活力;构建中国特色高职院校智库评价体系,校正智库发展方向,以充分发挥智库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共治效能。
-
25
2025-03
江苏省职教高考制度改革:历程与展望
职教高考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职教高考在制度设计、晋升渠道、评价标准、组织实施、技能评价等方面仍存在困境。作为教育强省,江苏职教高考制度改革形成的经验值得借鉴:推进机制建设是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的基础工程,规范流程设计是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的根本保证,完善评价体系是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的核心要义,强化服务保障是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的动力源泉。未来需要从稳步推进职教高考模式改革、强化专业技能考试管理、加强职教考试标准研究、营造职教高考改革良好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持续深化职教高考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