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2025-03
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关键点
构建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和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就指出:“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支持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领域实施长学制培养。”这为探索构建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目前来看,一方面,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存在政策支持不足、人才培养实施脱节、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另一方面,面对教育强国建设提出的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等新的改革发展要求,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需要进一步从形式一体化向内涵一体化深化发展。在此背景之下,未来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需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
25
2025-03
中高职一体化:逻辑起点、制度基础与未来展望
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将中高职一体化仅仅看作是升学手段的误区,忽视了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中高职一体化形成以中职为主体、以高职为主体、以中职和高职为双主体的培养模式,在制度层面基本完成中高职一体化的合法性建构。面向未来,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改革,需要从形式一体化过渡到内涵一体化,在专业、课程、教材、教师队伍、实训基地等教学关键要素方面展开系统创新改革,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
25
2025-03
职业教育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历史回溯、典型模式与经验启示
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回溯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谱系与发展脉络,其政策演进遵循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逻辑,充分彰显了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历经30余年的实践探索,多地形成了省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典型模式,如江苏“小学院、大学校”中职上挂的开放性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上海整合资源升格的“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院校模式、浙江优质高职下沉县域的区域一体化模式、深圳建立区域职教集团的中高职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通过对省域典型经验模式分析,可以为我国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在顶层设计、机制建立、内核要素衔接等方面提供经验借鉴和策略指导。
-
25
2025-03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的价值意蕴、内在逻辑与建构路向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旨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长学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内容。作为职教类型的独立教育形态、相互依存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其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性需求是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从本位、结构及发展方面生成的内在逻辑。课程改革建构路向主要有五个方面:加强省级统筹,顶层设计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引领规范,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支撑体系;强化标准先行,研制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多元创新举措,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运行保障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样态。
-
25
2025-03
系统协同理论下“中本贯通”一体化育人的框架与实践路径
“中本贯通”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创新举措,当前正面临课程、师资、资源、组织等系统性协同不足的问题,亟须打破传统教育体系隔阂、实现不同教育类型和阶段的协同发展。基于系统协同理论的“中本贯通”一体化育人框架,突破了传统分段式育人线性思维局限,以能力阶梯为主线,有机整合知识协同、资源协同和组织协同,为贯通培养提供新思路。基于一体化育人理念,优化”中本贯通”育人的实践路径包括:建设衔接有序的课程体系;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的教研联合体;构筑高效的跨组织协同体系;构建资源整合与共享的育人支撑平台;建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贯通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
25
2025-03
应用型高校专业与产业融合的应然样态、实然困境及实践进路
应用型高校推进专业与产业深度融合是落实产教融合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与举措。应用型高校专业与产业融合有着深层次的理论现实基础,从本体论角度看,专业与产业以行业为中介实现水乳交融相互融合;从系统论角度看,应用型高校专业与产业是两个紧密相连的系统;从主体论角度看,应用型高校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均注重人的主体价值实现;从环境论角度看,应用型高校发展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专业发展离不开产业环境。应用型高校专业与产业融合的理想样态是坚持专业链深度对接产业链、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坚持动态适应与持续创新,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产学研用协同不够紧密、专业调整机制不完善等困境。基于此,提出实现应用型高校专业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建议: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击破产教融合发展阻点;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提升高校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完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在适应与超越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
25
2025-03
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脱节、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割裂、教学方法与思政需求偏离、教学评价难以衡量思政效果的困境。OBE理念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有耦合性,可以从目标体系、设计路径、教学要素、教学流程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进行重构。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为:强化课堂联动、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能力、完善评价体系。
-
25
2025-03
高职学优生学习动机影响机制的质性研究——基于广西L职业学院奖学金获得者的访谈分析
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动机不明确等问题,选取获取国家奖学金的高职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梳理这些学优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感和成败归因等个体内部因素直接影响学优生的学习动机;教师支持、同伴支持和奖学金激励等外部因素通过个体内部因素间接作用于学优生的学习动机。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动机的角度,建议发挥朋辈教育优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注评价支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归因观;回归价值追求本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获奖意识。
-
25
2025-03
分类招生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就读体验差异及其成因
以高职院校N校软件技术专业2022级学生为样本,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探究不同招生类型学生就读体验差异及成因。研究发现,在认同感方面,职教高考学生职业教育认同度高,源于经验累积;提前招生学生呈现工具理性认同特征;普通高考学生属于多被动接纳。在学校认同上,提前招生学生属于主动建构,职教高考学生属于路径依赖,普通高考学生属于被动接受。学历层次认同中,三类学生均有焦虑,应对策略各异。其成因主要包括学校支撑体系适配性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师资失衡、学校设施管理滞后及学生个体发展目标模糊等。为此,建议通过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打造“金师”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以提升高职教育质量,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
25
2025-03
教育强国背景下高职美育浸润的时代要求、现实问题与实现路径
美育通过“润物细无声”、动之以情的方式达到以美引善的目的,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强国对美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依托文化的自信自觉,要求做好美育的传承与弘扬;结合职业的要素要点,要求优化美育的设计与统筹;立足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大势,要求完善美育的体系与标准。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美育浸润取得一定成效,战略地位得以巩固、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实践活动日益丰富,但同时也存在美育工作尚未形成系统脉络、美育环境尚不优化、不注重品牌建设、缺乏对数字技术的引进等问题。未来高职院校需要从四个方面开展美育浸润:构建“全方位”美育生态,形成立体交互式美育格局;打造“全环境”美育校园,构筑多维融合型美育空间;推进“全经典”美育浸润,形成本土特色化美育品牌;搭建“全场域”美育平台,打造现代智慧化美育智库。